2021年即将过去,疫情的阴霾依然挥之不去——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;大量的私企或举步维艰,或轰然倒塌,更无论体量大小。在几乎大部分行业都受损的情况下,消费品牌将面临一轮乃至多轮的大洗牌。我们试图从几个易于理解的视角,对接下来国内消费品牌的格局变化略作浅析,更深层的探讨可以在此视角下不断挖掘。
以直播电商、私域流量为代表的线上新渠道因本次疫情影响,渗透率和转化率大幅度提高,实现了大量、快速教育消费者接受新的购买习惯的效果,在各方博弈过程当中,以淘宝、天猫为代表的“阿里”系,以抖音为代表的“字节系”,以及以拼多多、京东为代表的“腾讯系”在流量的争夺上主要会集中在内容(尤其是直播)KOL及各品类头部品牌;由于各平台流量属性和分发机制的不同,对于这些渠道匹配度高的消费品将有机会收获更多渠道红利。
由于标品的消费受众往往比较大众化,产品属性易于理解和感知,且价格相对低,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,在线上购买的决策成本本身就很低,加上直播电商和私域流量事实上能够增加“信任感”和“划算感”,以标品化为主品类的品牌有机会快速通过单品/爆品实现爆发增长,在爆发窗口期迅速积累和提升品牌影响力,从而为品牌成长打下根基。
但另一方面,我们要看到不管在哪个平台,直播电商的流量都在头部高度集中,就意味着不是所有品牌和产品都有机会享受到顶级流量,头部主播为保证产出和质量,将倾向于选择品类头部产品,对于各品类的头部品牌会更有利,能够牢牢抓住本品类的主导地位,使得腰部尤其是尾部品牌更难翻身。